俞小宛从牙缝里吸了口凉气。
自己真是大意了,竟然从来没有仔细打听夫家兄弟的姓名。
谁能想到,原本以为自己跟小说毫无牵扯,如今却又冒出个炮灰小叔来!
不过,也难怪她没想起来,这陶叔焕在原小说里实在不算重要,只是男主角郎冠身边的一个小人物。
这两个人,似乎曾经在同一个书院读书,所以认识。
书中对陶叔焕描述不多,是个打酱油的。
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描述,好像是说,他跟家中的寡嫂有暧昧的嫌疑,这一直是别人嘲笑他的把柄。
这么说来——
她就是那位悲催的寡嫂?!
一想到这,她便怀疑,自己是不是不该上这辆倒霉的骡车。
她是不是应该在家里砸锅卖铁,偿还陶家的聘礼?
算了,反正已经上了“贼车”,走一步看一步吧。
几个月以后,等战事来临,她仍可以一走了之。
在王媒婆的夸夸其谈中,暮色来临。
骡车在城门关闭前进了县城。
俞小宛自穿越以来,几乎没出过俞家庄。
这次也是第一次进城。
她掀开车帘向外看,但见县大街旁耸立着成排的小楼。
小楼里开着各色店铺。
此时夜幕降临,大多数铺子已经关门,黑漆漆一片。
但越往前走,灯火越多,人群也越热闹。
到了县大街最繁华的一段时,只见路边的酒楼灯火通明。
楼前人来人往,有挑着担子做生意的,有三两结伴谈笑风声的。
也有许多贩夫走卒穿梭其间。
举目望去,一派热闹繁华。
骡车经过一处气派的大院。
夜色中,大门紧闭。
高高的大门上悬挂着两盏灯笼。
王媒婆指着这座院子对俞小宛说:
“这就是县衙。陶家就在县衙旁边,只隔了几百步。”
果然,县衙一过,骡车没走多远就停了。
车夫朝后吆喝道:
“王媒婆,到了!”
俞小宛抓起包袱,跟在王媒婆身后下了车。
一下车,脚踩在石板铺成的大路上。
俞小宛四处打量,幽蓝的夜色下,大路两旁砖墙耸立,都是些高门大院的大户人家。
整条大街约有三十步宽,笔直地伸向前方的黑暗中。
王媒婆领着俞小宛来到西侧角门。
敲了门,一个被王媒婆称为刘大嫂的妇人出来,把俞小宛领了进去。
王媒婆便告辞了。
刘大嫂提着盏灯笼,上下打量俞小宛。
反过来,俞小宛也借着灯光看见刘大嫂是个矮胖的人。
“你就是俞大娘子?”刘大嫂问。
俞小宛不敢自称什么大娘子,回答道:
“我是俞小宛。”
“好,俞大娘子,跟我来吧。”
刘大嫂带着她兜兜转转,来到一座靠后的小院里。
小院是砖石所砌,前面三间倒座房。
后面三间正屋。
正屋两侧,是两间小小的耳房。
此时,正屋西边的那间屋子亮着灯。
刘大嫂领俞小宛进了正屋。
一个小丫鬟从里面打开门。
看来里面已经有人住了。
刘大嫂问:
“小玉,踏雪姑娘睡了没?”
名叫小玉的丫鬟答道:
“还没。”
“我把俞大娘子送来了,以后让她跟踏雪姑娘一起住。”
说话间,里屋走出一个女子。
这女子十三四岁,胖乎乎的,一张包子脸。
披散着头发,穿着精致顺滑的丝绸睡衣。
一看就是家里的主子。
俞小宛猜测,这应该是自己的小姑子了。
怎么王媒婆只跟她说了三个小叔子,却对这个小姑子只字未提?
刘大嫂看见这个女子,笑着说道:
“踏雪姑娘,这位就是俞大娘子。”
叫踏雪的女子打量着俞小宛,问:
“你就是我大嫂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