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达文学
高分必读小说推荐

大明帝师朱标朱元璋在线阅读,朱标朱元璋最新章节

新书《大明帝师》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,书中的主人公朱标朱元璋受到很多人的喜欢,主要讲述了:“铛铛铛!”太平府陈家私塾,上课的钟声敲起,孩子们连忙结束玩闹,进入学堂中坐好。而窗外,也来了三个大人。自然便是朱元璋,刘基和徐达三人,这一次三人也有了准备,直接搬了桌椅过来,一边喝茶一边和孩子们一起…

大明帝师朱标朱元璋在线阅读,朱标朱元璋最新章节

《大明帝师》免费试读第6章 你们三个是?

“铛铛铛!”

太平府陈家私塾,上课的钟声敲起,孩子们连忙结束玩闹,进入学堂中坐好。

而窗外,也来了三个大人。

自然便是朱元璋,刘基和徐达三人,这一次三人也有了准备,直接搬了桌椅过来,一边喝茶一边和孩子们一起听,不像上次那样站着,怪难受的。

徐达一脸茫然。

敢情跑这么远过来,就是为了和小朱标一起听课?

一想到到要听课,徐达的脑袋就一阵疼。

小时候他没条件读书,长大之后倒是自学了一些,要说自己看一些想看的兵法战略的书倒还可以,要让他听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,他真的是头大,还不如让他去打仗。

大帅是怎么想着来听课的了?

难道说,是想弥补小时候没得读书的遗憾?

徐达想不明白,但也只好跟着一起听。

学堂里,那位年轻的先生已经开始上课。

“同学们,上次留给大家的课业,大家回去可有好好的去试验一下?”

“有!”

同学们齐声回道。

杨炎满意的点了点头,很显然,孩子们是一起去做了这个试验。

“那结果怎么样呢?”

“同时落地!”

“是不是出乎你们的意料之外?”

“是!”

孩子们再一次齐声回道。

杨炎对此并不意外,道:“这就是科学,我们所处的世界,乃至整个宇宙,本质上是物质的,每一件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,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,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。”

“寻找认识这些物质规律,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,可以有无限的可能。”

“水往低处流,我们的水利设施,可以引导水流,灌溉农田,供百姓们使用,还有水磨,水车,这些都是科学的利用了‘水往低处流’这个自然规律很好的例子。”

“但科学不是一蹴而就,正所谓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,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,科学的发展是曲折的,也是漫长的。”

同学们虽然没有完全听明白,但大体上还是有所了解。

杨炎也没有寄期望于同学们能够一下子就明白“自然科学”这个概念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,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。

至少现在,同学们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个叫做“科学”的种子,至于日后能不能生根发芽,那就不是杨炎能够控制的了。

而且杨炎还不知道的是,他不仅在同学们心中种一颗种子,还额外多种了三颗野生的。

扬炎继续道:“所以,通过这个试验,我们会发现,这个世界的很多事物,和我们想的可能并不太一样,我们必须通过实践,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。”

“那么问题就来了,我们正确的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

问题一出,孩子们都陷入了思考之中。

窗外,朱元璋与刘基也面露思索之色。

他们没有想到,杨炎留下的这道课业,除了承接上一节科学的认识这个世界这个课题以外,还引出了这一节课的课题,我们正确的认知究竟从何而来?

要数最震惊的,当然是徐达。

他恍然大悟。

原来,大帅掷铁球的那个问题,是出自这里。

难怪了,他就说大帅怎么可能会去想这么蹊跷的问题呢?

同时他也明白了,来之前大帅跟他说的奇人,不是别人,正是给朱标上课的这位年轻先生。

让孩子们思考了片刻,杨炎问道:

“有哪个同学想明白了吗?想明白的可以举手!”

小朱标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。

“好,陈标同学你来说一下!”

朱标应声站了起来,带着几分稚气的声音回道:

“实践!”

“好!陈标同学回答得非常好!”

杨炎不吝赞美之词,这个叫做陈标的同学,悟性确实非常的好,而且最难得的是,他肯学,勤学,会动脑,会思考,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子。

窗外的朱元璋,毫无疑问的,满脸骄傲之色。

他小时候不得读书,所以他就十分注重对子女在学问上的培养。

特别是长子朱标。

有朝一日,如果他登上皇位,那么朱标就是未来的太子,是整个国家未来的主人。

而朱标也并没有让他失望,从小便展现出了极好的悟性。

此刻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
学堂内,杨炎继续道:“就像陈标同学说的,我们的认识,正是从实践中来!”

“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在实践活动中,我们借助一定的手段,与事物发生联系,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。”

“就像这一次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,我们借助了铁球在城楼上落下的手段,从而获得了对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概念的认识。”

孩子们纷纷点头。

杨炎继续道:“那也许有同学就要问了,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,一个铁球和一片树叶又不能同时落地呢?”

“同学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风,不错,风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,风其实是空气阻力的一种表现,两个铁球之所以能够同时落地,正是因为他们质量大,体积小,从而忽略了风阻,也就是空气阻力。”

“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详细讲,我们现在先讲实践!”

杨炎把话题拉回到了实践上。

“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”

“凡是实践,都是以人为主体,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一项客观的,物质上的活动,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,可以把我们脑海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。”

“还是以两个铁球为例,两个铁球究竟是哪一个先落地,这是我们脑海中的观念,而我们做的试验,则是把我们脑海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活动,从而验证我们的观念。”

“这样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!”

“譬如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春耕秋收,还有我们耕作用的工具,这些都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,得出来的对生产的认识,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。”

杨炎以身边的例子为例,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,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频频点头。

窗外,朱元璋和刘基也是止不住的点头。

认识源于实践。

这个道理,其实古之圣贤,也已经早有阐述。
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

“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!”

“道虽学不行不至,事虽小不为不成!”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!”

所以,这对他们来说,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。

杨炎继续问道:“那人们的实践活动有什么特点呢?”

这个问题一出,原本听得很轻松的朱元璋和刘基却不由得眉头一皱。

又是这种试图总结本质的问题。

类似这种问题,他们还真没有想过,古人先贤也都没有讲到过。

连他们都不懂,孩子们自然也不懂。

所有人都认真听讲,就连徐达也渐渐听了进去。

杨炎道:“首先,实践具有客观性。无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,还是实践的对象,以及实践的手段,它们都是客观的,是真实存在的,不是臆想出来的,而且实践的过程和结果,也都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,也具有客观性。”

“其次,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。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,有意识的活动,人们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,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资生活资料的实践中,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,就像我们的桌椅,还有耕作用的犁耙等等,都是我们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。”

“最后,实践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动力。认识产生于实践,而实践则会产生新的问题,提出新的要求,去推动和完善人们的认识,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,人们的能力提高之后,就会去进行更高层次的实践,进而推动认识不断的深化,呈螺旋式上升形态。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农耕技术,就是最好的说明。”

杨炎深入浅出的总结,加上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,对于孩子们来说,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。

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也和孩子们一样,这一刻成为了一块海绵,不停的吸收着新鲜知识。

杨炎继续道:“从两个铁球的试验中,我们得知,我们的认知,不一定是对的,只有经过实践,我们才可以检测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。包括我现在给你们传授的知识,也是要你们去实践,通过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,从而检测你们从我这里学到的知识,是否正确的客观的反映了事物!”

“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,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。”

杨炎一边说着,一边在自己做出来的黑板上面板书,写下“实践是检测认知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”这句话。

板完书之后,杨炎一边敲击着黑板,一边对同学们说道:“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下这句话,并理解这句话,让它成为你们日后走向社会处世为人的准则之一。”

孩子们纷纷埋头记笔记,窗外,朱元璋和刘基也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。

徐达倒是十分的新奇。

今天跟着朱元璋一起来太平府看朱标,却不想莫名其妙的来到陈家私塾外偷听上课,一开始他很懵逼,但是听到现在他有些明白了,为什么朱元璋和刘基要来偷听上课。

原来这里的先生讲的完全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,而是一些十分新奇的知识,他也是大开眼界,原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后面,还有着这么多的知识。

这时,只听学堂里的杨炎道:“今天,我们就不在学堂里上课了,我们到外面去,去上一堂实践课!”

“好啊!”

“可以出去玩咯!”

说要去外面上实践课,孩子们都开心得不行。

以前的他们,几乎都是在学堂里上课,很少出去户外,杨炎和其他先生不同,来上课不久,就带他们出了好几次户外,而且户外上的课非常有意思,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。

杨炎带着孩子们呼啦啦的走出学堂,刚出了门口,却赫然发现在学堂外,竟有三个中年男人正在一边喝茶,一边偷听他们上课。

双方对视,都是一怔……

小说《大明帝师》试读结束!

继续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